24春国开电大春陕西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任务1(25分)答卷参考答案
来源:渝粤教育 时间:2024-05-28 14:34:44
41
形考任务1(25分)答卷
形考任务1(25分)渝粤教育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选择题(已知作品选择作者,每题2分,共10分)一网一平台答案
《诗学》
亚里士多德渝粤题库渝粤教育
萨福
埃斯库罗斯一网一平台答案
柏拉图渝粤题库
答案:
2.《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
埃斯库罗斯
品达罗斯
伊索
答案:
渝粤教育
3.《埃涅阿斯纪》
米南德
维吉尔
普劳图斯国家开放大学作业答案
欧里庇得斯
答案:
4.《麦克白》
贺拉斯国开搜题
但丁
彼特拉克一网一平台答案
莎士比亚
答案:
5.《十日谈》
薄伽丘
拉伯雷渝粤搜题
洛卜·德·维伽
托马斯·摩尔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6.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是古代____文学。它们在奴隶制条件下产生和发展,是欧洲文学史的源头。
答案:希腊罗马
渝粤搜题
7.希腊神话包括____ 和____ 两大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解释自然现象、某些习俗与名称来源的故事。
答案: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国开搜题
8.《神曲》分为《地狱》、《____ 》 和《____ 》??三部。
答案:炼狱、天堂
一网一平台答案
9.中世纪初期民间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 《____ 》,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____ 》,冰岛人民的“埃达”和“萨迦”,芬兰人民的史诗 《____ 》 。
答案: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贝奥武普、卡勒瓦拉
国开搜题渝粤教育
10.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具有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代表作家是____ ,他的代表作 是《____ 》 。一网一平台答案
答案:拉伯雷、巨人传
三、简答题 (每题15分,共45分)
渝粤搜题
11.人文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案:<p>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题.<br>它的特点有:<br>首先在思想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揭露封建贵族和教士的恶德败行,嘲讽教会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抨击封建割据,歌颂国家民族统一,表现人文主义理想.<br>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提倡“摹仿自然”摒弃中古梦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生动活泼的写实精神.<br>第三在文学发展上形成民族文学,各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强调反映民族生活,使文学富有民族特色. <br></p>
12.简述欧洲中世纪法国骑士文学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答案:<p>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 <br></p><p><br></p><p>一、骑士文学的内容。</p><p>骑士文学是以描写骑士生活、事迹为主的世俗文学,歌颂了骑士精神,宣扬骑士制度。产生于11到13世纪,繁盛于法国和西班牙。其作品是忠君护教,冒险行侠,忠于爱情的骑士精神的集中反映;同城市文学一起打破了教会文学的垄断地位,为文坛增添了活泼色彩。</p><p>骑士文学中一般骑士是主角,他们是英雄的化身。例如法国的《罗兰之歌》、法国的《特利斯当与伊瑟》就属于骑士文学。</p><p>二、骑士文学的分类。</p><p>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主要体裁分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p>
13.什么是“流浪汉小说”?
答案:<p>16世纪在西班牙开始流行的多以流浪汉为主人公,以他们的生活为题材的小说。16世纪中叶,随着美洲殖民地的建立,西班牙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对外贸易十分兴旺,致使大批本国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沦为无业游民。加之社会上冒险之风日盛,流浪汉遂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流浪汉小说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1554年,<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6%89%98%E6%A2%85%E6%96%AF%E6%B2%B3%E4%B8%8A%E7%9A%84%E5%B0%8F%E6%8B%89%E6%92%92%E8%B7%AF%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a>(汉译《小癞子 》)开了流浪汉小说的先河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由于家庭不幸,不得不给一个瞎子引路,从此开始流浪生涯。为了生存,小拉撒路先后换过不少主人,历尽世态炎凉。此后陆续出版的流浪汉小说有M.阿莱曼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5%8F%A4%E6%96%AF%E6%9B%BC%C2%B7%E5%BE%B7%C2%B7%E9%98%BF%E5%B0%94%E5%8F%91%E6%8B%89%E5%88%87%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古斯曼·德·阿尔发拉切》</a>、乌维达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6%B5%81%E6%B5%AA%E5%A5%B3%E8%83%A1%E6%96%AF%E8%92%82%E5%A8%9C%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流浪女胡斯蒂娜》</a>、克维多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9%AA%97%E5%AD%90%E6%89%8B%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骗子手》</a>等。<br>上面的是严格意义上的流浪汉小说,但是说到在文学史上有影响力的反而是不是流浪汉小说却继承了它的结构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5%94%90%E5%90%89%E6%9F%AF%E5%BE%B7%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唐吉柯德》</a>和[英]笛福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9%B2%81%E6%BB%A8%E9%80%8A%E6%BC%82%E6%B5%81%E8%AE%B0%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鲁滨逊漂流记》</a>;<br>十世纪末,西班牙又出现了另一部重要的流浪汉小说,这就是马提欧?阿列曼撰写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9%98%BF%E5%B0%94%E6%B3%95%E6%8B%89%E5%A5%91%E4%BA%BA%E7%9A%84%E5%8F%A4%E6%96%AF%E6%9B%BC%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阿尔法拉契人的古斯曼》</a>,分上、下两部。此外,在十七世纪初期,尚有乌维达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6%B5%81%E6%B5%AA%E5%A5%B3%E8%83%A1%E6%96%AF%E8%92%82%E5%A8%9C%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流浪女胡斯蒂娜》</a>,克维多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9%AA%97%E5%AD%90%E5%A0%82%E5%B7%B4%E5%8B%83%E7%BD%97%E6%96%AF%E7%9A%84%E7%94%9F%E5%B9%B3%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骗子堂巴勃罗斯的生平》</a>,塞万提斯的<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6%9E%97%E9%AB%98%E5%A5%88%E7%89%B9%E4%B8%8E%E6%88%88%E8%BE%BE%E8%BF%AA%E7%95%A5%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林高奈特与戈达迪略》</a>,等等,这些小说,一般都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人物性格相当突出,或笃信天命,或玩世不恭,或忍辱求生。但是主人公的性格没有发展,情节与情节之间还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些特点,表明它已初步具备了近代小说的规模,对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方法,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br>流浪汉小说的特点:<br>流浪汉小说是十六世纪中叶出现在西班牙的一种小说形式,这种小说与中世纪的市民文学有相通之处,它往往以描写城市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为核心,通过这些人的眼睛,观察、揭露社会的种种丑陋现象。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主人公四处流浪以及在流浪过程中的种种奇遇作为小说的故事情节,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幽默俏皮的笔调,结构出具有独特韵味的小说风格。最早出现的流浪汉小说是<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6%89%98%E7%BE%8E%E6%80%9D%E6%B2%B3%E4%B8%8A%E7%9A%84%E5%B0%8F%E6%8B%89%E6%92%92%E8%B7%AF%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托美思河上的小拉撒路》</a>,又名《小癞子》,其作者已湮不可考。其后还有《流浪女胡斯蒂娜》、《骗子堂巴勃罗斯的生平》等名篇。当然,这其中我们自然不能忘了最终为流浪汉小说划上句号的、艺术成就最高、在世界文学宝库中至今仍熠熠生辉的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br>作为流浪汉小说,它们往往具有以下的一些鲜明特点:<br><br>1、重视户外空间。“空间是永恒的,是不会毁坏的,它为所有的创造物提供了场所,……存在必定处于某一位置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既不在空中也不在地上的东西是不丰在的。”(1)流浪汉小说故事情节的发生、进展,总是离不开田野、乡村、山川、河流及城市街道、喧哗集市等自然环境与户外空间。一句话,故事总是发生“在路上”。如《小癞子》中的“小癞子”,从给瞎子领路开始走向“户外”起,直到他托庇于大神父之门下,过上“幸福生活”止,小说的绝大部分叙事背景,都是在自然中、在“户外”。其实,也只有户外空间,才能给流浪者提供宽广的活动领域,流浪才能名符其实。<br><br>2、小说的情节模式都是由许多自成单元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并由一个固定的主人公将其联系在一起。从这一点上说,流浪汉小说甚至可以称作“某某人的流浪故事集”。因为这种小说模式虽然是用一个主人公来铺陈情节,但每个故事间常无紧密的逻辑联系,小说中前后出现的人物、环境背景都不相同,而且多数前无铺垫,后无照应。整个故事呈现一种松散的因子无序组合状态,如用网袋装起的一兜橘子,“这一个”与“那一个”间绝非全然不可割裂。如果把其中一个故事抽出来,略作修饰,就可以成为一篇不错的短篇小说,而对小说的整体,也不会因少了“这一个”而减弱它原有的光彩。“传统小说中的故事必须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它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经典的模式,……这构成了传统故事的超稳定的平衡结构。”(2)但流浪汉小说这种能任意增删的单元式故事结构,却与古典小说以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的线性形态有较大差别。<br><br>3、流浪汉小说往往以人在旅途的冒险经历为线索,随着主人公的脚步的移动,不断延续着故事情节的进程。主人公双脚的移动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天然动力。脚步不停,故事就可以无限期地进行下去。一旦主人公不再流浪,小说也就进入了尾声。这一特点也可以说是流浪汉小说的最根本特点,许多近现代继承了流浪汉小说传统的作品,在叙事方式、情节设计、视角选择、时间进程等小说叙事的各个角度都可能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但对这种“完美句号式”的结局方式却无一例外地给以了保留。《老人与海》结束于桑提亚哥疲惫地归来,《哈克贝里·芬》完毕在汤姆、芬和吉木历险游戏的结束上,《鲁宾逊漂浪记》也以鲁宾逊的历尽磨难后的归来做为最大限度安慰读者的大团圆结局来了解了这一故事。连《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也用主人公的出逃,给小说画上了句号。看来,以流浪的终点做为流浪汉小说的终点,似乎是这种小说叙事模式中被普遍认可的结尾方式。<br>4、流浪汉小说通常还具有典型的喜剧色彩。虽然流浪汉小说描写的是社会中、下层穷苦百姓被生活所迫而四处流浪,颠沛流离,这本来是社会的不公正给他们带来的不幸,但在小说主人公身上却总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乐观精神。他们或开朗、或幽默、或机智、或洒脱,绝不营营苟且,不被世俗道德规范所制约。在他们身上,叛逆性格与流氓无赖气混为一体,随机应变的聪睿与坑蒙拐骗的无耻集于一身。而历尽千般磨难,最后苦尽甘来,从毫无安全感的流浪生活走向一片相对宁静的净土,又常常是这种小说的结尾套路。这种喜剧式的、共同的写作风格,使流浪汉小说在被阅读时浅显易懂而便于接受,能给阅读者带来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很受普通读者的喜欢,经常拥有跨越时间、空间的大量的读者群体。<br><br>流浪汉小说对后世的西方文学影响极大,从其后的《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蝇王》,甚至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无数作品身上都可找到流浪汉小说的影子。 <br></p>
四、论述题(共25分)渝粤搜题
?
14.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答案:<p>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有着复杂的性格,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p><p>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a href="https://www.baidu.com/s?wd=%E8%8E%8E%E5%A3%AB%E6%AF%94%E4%BA%9A&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莎士比亚</a>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p>